大事記

1840年代,您能回想起這年代世界上發生了那些大事件嗎?

1840年,中國鴉片戰爭,使清廷加速邁向滅亡之路。1846年美墨戰爭,美國擴張領土,墨西哥失去大半疆土。

1848年,歐洲革命,這場平民與貴族間的抗爭,造成歐洲各國君主與貴族體制動蕩。 1848年,台灣上村的母公司-上村工業株式會社(以下簡稱CUC)的前身「讚岐屋」在這動盪不安的世界局勢中創業,為上村集團160年的歷史,奠下堅定的基礎磐石。

(以下文章節錄CUC於2008年發行『160年的歷程-挑戰「電鍍」無限的可能』一書,著作版權歸屬上村工業株式會社。)

明治末期的道修町手繪圖、大正初期的道修町、製造研磨劑的景象

道修町從江戸時代開始是以賣藥的集散地而繁榮起來的,其名稱的由來有3種說法,其中之一的說法是「大阪城建城以前,附近一帯的凹地變成舊淀川河水的排水口,於是稱為道修谷」,其二是「被喻為北山道修的名醫住在此處,其門前總是聚集賣藥商人,因而得名」,最後的說法是「附近的私人學堂多,學風頂盛,被喻為修學修道之地因而得名」。

 

本公司的前身是「讃岐屋」,1848(嘉永元)年,以讃岐屋長兵衞為名成為專賣生藥/中藥的批發商。

 

大正時代(1912~1925),從歐美傳入的電鍍技術,當時的電鍍技術中,最重要的技術莫過於研磨技術。因為當時並沒有類似現在的光澤劑等,為提高電鍍的品質,電鍍前先研磨素材,電鍍銅後再研磨銅的表面,最後在電鍍鎳後再研磨鎳的表面。最後終於在1918(大正7)年,成功推出日本首創的國產化油脂性研磨劑。

 

1920(大正9)年,「上村長兵衞商店東京辦事處」的看板高掛在日本橋本銀町(現址為中央區本町4丁目~室町4丁目附近),這一帯與大阪的道修町一樣,同屬於藥材的批發集散地。

 

從個人經營脫胎換骨、成為株式會社是在1933(昭和8)年,促成改型的一大步是1930(昭和5)年12月成立的員工入股制度。 本公司的出口歴史悠久,昭和初期起即出口至中國的上海、天津等地。

 

隨著業務形態不斷的擴大,1957(昭和32)年設置藥品部,此舉也為本公司建立起獨創製品最大的主幹。1960(昭和35)年也開始從事滾鍍及其他附帶設備等各種電鍍設備的企劃設計業務,機械事業部的設置,再加上研磨劑、藥品,更確立本公司製品最大的主幹,亦即穩固本公司身為電鍍物料綜合製造商的地位。

 

1969(昭和44)年公司名稱改為適用於物料綜合製造商的「上村工業株式會社」,並制定新的商標與標記。

 

本公司雖自昭和初期起,便以出口中國之事業為主,但正式全力投入出口的時期則在1965(昭和40)年以後,且積極與海外製造商合作,共同發展全自動電鍍裝置系統的技術合作。另一方面,為更進一步推動海外事業、對當地顧客提供售後服務,因1981(昭和56)年的組織改革,而決定於香港與台灣設置辦事處。

 

1985年9月的G5廣場協議之後,本公司為因應海外當地生產,積極在環太平洋各國成立關係企業(子公司)展開全球佈局,台灣上村於1987年成立。(海外分公司據點請點選 全球據點)

 

表面處理事業部門劃分成藥品、機械、電鍍液管理裝置3大領域,多數的競爭對手只專注於其中一種。本公司的事業策略就在於與競爭對手的差別化,為回應顧客的需求,除了展開藥品、機械、電鍍液管理裝置的事業之外,更建立起提供電鍍整體解決方案的事業模式(三位一體經營)。

 

今後,成為一個全球領導型的永續經營企業時,不可欠缺的勢必是加強研究領域,因此,我們於2013年再次建構一個全新的中央研究所,中央研究所也會成為台灣、或馬來西亞等海外子公司的研發中樞,因此,必須更加的充實。

 

本公司希望取得世界其他國家的認同來看,期許發展一個珍惜環境、讓所有人安居樂業的事業,且讓上村工業株式會社發展成為一個可以編制傲人200周年發展史的公司。

友善列印轉寄回上一頁Top分享 把這則內容分享到Facebook 把這則內容分享到Plurk 把這則內容分享到Twitter